- 概要
- 历史
- 经济
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位于市中心,是淮北市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中心。全区辖渠沟镇和相山东、相山西、相南、东山、三堤口、人民路、刘桥、任圩、南黎、曲阳十个街道办事处,23个行政村,55个社区,总面积100平方公里,人口50万,是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,全国文明卫生城市。
相山地处苏、鲁、豫、皖四省之交,属淮河流域。北靠山东、东望江苏,西依河南,南临淮河。全境平川广野,土地肥沃,雨量充沛,山水秀丽、气候宜人,自然条件优越,地下水、矿产资源丰富。相山历史悠久,2000多年来,历代王朝分别在此设郡建县,因境内有相山而得名。
改革开放以来,相山区的工业、农业、第三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。2004年,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2.67亿元,财政总收入达到1.52亿元,增长 24.7%,其中区级财政收入达到4700万元,增长37.9%。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,2004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1.6万元,增长20%,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77元,增长10.8%。2005年财政收入已完成1.5亿元,预计财政总收入超过2.2亿元。
相山交通便利,铁路北接陇海线、东连京沪线,西入京九线;内河航运可直达上海港;距徐州国际机场50公里;连云港至霍尔果斯、合肥至徐州的高速公路穿越境内。现已形成了以公路、铁路、内河航运为主体的交通运输网络。邮政通讯已进入全国百强,为全国重点通讯枢纽之一。
相山区属温暖带半湿润气候,四季分明,光照充足,平均气温14.5℃,年平均降水量870mm,相对温度67%,年平均日照时间3325.7小时,无霜期209天,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,夏季为东南风,最大风速21m/s。地下水储量为11570立方米,平均年可开采5506万立方米,水资源比较丰富。
淮北因煤而兴,煤炭生产一直是淮北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。现拥有各类煤矿67对,年产原煤2700万吨,每吨价格为500元左右,居华东之首。以煤炭为动力能源的发电厂两处,总装机容量220多万千瓦,年发电量为170亿度,每度为0.41-0.45元,成为华东电网的主力军,我国电力行业的骄子。
具有千年酿造历史的口子酒,素有“隔壁千家醉,开坛十里香”的美誉。现已形成年产3万吨优质酒的酿造能力,成为全国五百家大型企业之一,产品远销日本,东南亚、香港等国家和地区。
全区私营企业也在新时期焕发出勃勃生机。截至2004年,全区个体工商户2.12万户,其中私营企业248家,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7家,100万元以上企业45家,个私及民营企业对GDP和财政的贡献率均达到90%以上。
相山区依托区位优势,坚持以人为本,树立和落实全面、协调、可持续的发展观念,“加快发展、富民强区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”为主题,以结构调整为主线,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,以招商引资和城市转型为突破,紧紧围绕把一产做精、二产做大、三产做强、社区经济做活、城市做靓的发展思路,深化改革、扩大开放、统筹兼顾、协调发展,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,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,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。
相山区人正以全新的姿态,真诚而热烈地欢迎海内外各界朋友,到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耕耘收获,共展人类21世纪宏伟大业。
2000年,相山区辖7个街道、2个镇。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:全区总人口299663人,其中: 相南街道 48951 相山东街道 42568 相山西街道 50140 三堤口街道 40224 东山街道 25196 人民路街道 24406 刘桥街道 16834 渠沟镇 31844 任圩镇
2004年,相山区1个镇改设为街道办事处,同时将濉溪县的3个自然村划归相山区。同年,将濉溪县濉溪镇的庆相桥、虎山北路居委会划入相山区三堤口街道办事处。2004年底,相山区辖7个街道(任圩、三堤口、东山、相山东、相南、相山西、刘桥)、1个镇(渠沟)。23个村53个社区,总面积100平方千米,人口33万人。
2006年3月,将濉溪县钟楼乡整建制划入相山区渠沟镇。
经济发展农业经济
大力发展面积逐步扩大,五年来,累计增加优质蔬菜 13.9万亩,优质水果2.6万亩,年提供蔬菜5.9万吨,水果7300吨,粮经比由2000年的5:5调整到2005年末的2:8。养殖业大幅度增加,年提供肉、蛋、奶产品11744吨,建成土楼、暗楼两个规范化养殖小区。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,拥有天宏集团、正大源饲料、曦强乳业等全省知名的农产品加工企业。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,农田水利设施投入逐年增加,农业抗灾能力逐步增强,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,农民生活水平进步提高。
工业经济
工业化水平明显提升,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。全区已形成农产品加工、机械设备制造、化工建材、纺织服装加工等为主的工业体系,工业企业103家,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家。工业经济集中度明显提高,凤凰山工业项目区效益初步显现,一批投产和正在建设的工业项目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。工业企业运行质量明显提高,2005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.7亿元,同比增长14.9%。“十五”期间,工业化水平提升了5个百分点。
第三产业
传统服务业稳健发展,新型服务业加速形成。 新型商贸流通业不断涌现,建成了商业步行街、亚太广场、蓝宇广场等品牌商贸。信息、中介、法律等现代服务业增势强劲。 2005年三产增加值达10.58亿元,是2000年的1.93倍。房地产开发业的支撑作用十分明显,五年累计完成开发面积400万平方米,现代花园、巴黎印象、四海花园、发现之旅等一大批精品楼盘相继建成。
城乡建设
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。以建设“双百双宜”城市为目标,把公共绿地、文化广场建设与文明创建、旧城改造有机结合起来,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。坚持政府政策支持、开发企业让利、危改安置户合理承担相结合的原则,实行市场化运作方式,旧城改造工作稳步推进。农村公路建设进程加快,全年新建农村公路 15公里,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。
社会事业大力推进科技进步,促进科技成果转化。“十五”期间,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 3个百分点。农村科技体系进一步完善,建立各类协会和合作社15个,农业园的半夏项目和专家大院项目已得到国家批准;高新技术在工业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,全区已拥有高新技术产品2个,高新技术企业1家。教育事业加速发展,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,素质教育稳步进行。城区学校改建和农村学校危房改造步伐加快,五年来,累计新建校舍3万平方米,改造校舍8600平方米,教学条件大为改善;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,完善了学校、家庭、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,淮海路小学被评为全国“双合格”家庭教育优秀学校;优化教育资源,在全省率先开展“支教”活动。顺利完成“企业办学校”的接收工作,累计接收学校10所。群众性文化活动异彩纷呈,多次举办大型社区文体活动,社区文体有了长足发展;全面启动“村村通有线电视工程”,已有近2000农户开通了有线电视;建成了区图书馆、文化馆和档案馆。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为目标,卫生事业有了新进展。依法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,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国家规定指标内,对艾滋病人“四免一关怀”政策得到落实;深入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,打造“食品放心”工程。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核心,计生工作较好地完成省、市下达的人口控制目标,五年累计少生1500余人,其中城市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一直走在全省前列。加强土地管理,严格保护耕地,积极稳妥地保障建设用地。继续加强环境监管,“创模”工作全面启动。认真做好统计工作,圆满完成了全国1%人口抽样调查和经济普查等重大任务。安全工作得到加强,制定和完善各项应急预案,“十五”期间,未发生重特大事故。残疾人工作取得长足进步,继我区荣获“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区”后,渠沟镇又成为全国首批“残疾人工作先进乡镇”。双拥工作扎实推进,全民国防观念普遍增强。其它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显著成绩。
社区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,基本实现了“四有”目标。妥善解决了老居干的退养,配齐配强了社区干部,提高了社区干部的工资待遇,落实了社区办公经费,建立和完善了社区的各项制度,尤其是社区用房有了突破性进展,解决了 40个社区的办公用房,其中安康、民生、永安、体育、庆相桥等5个精品社区,平均面积达600平方米以上。我区被评为“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”。
“十五”期间,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,城乡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进一步提高。紧紧围绕“争创全国文明城市”目标,充分发挥主城区的主体作用,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,整体推进文明村镇、文明社区、文明行业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,创建工作被市委、市政府授予“创建文明城市优秀单位”。区委、区政府机关进入“省级文明单位”行列。
大力发展面积逐步扩大,五年来,累计增加优质蔬菜 13.9万亩,优质水果2.6万亩,年提供蔬菜5.9万吨,水果7300吨,粮经比由2000年的5:5调整到2005年末的2:8。养殖业大幅度增加,年提供肉、蛋、奶产品11744吨,建成土楼、暗楼两个规范化养殖小区。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,拥有天宏集团、正大源饲料、曦强乳业等全省知名的农产品加工企业。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,农田水利设施投入逐年增加,农业抗灾能力逐步增强,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,农民生活水平进步提高。
工业化水平明显提升,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。全区已形成农产品加工、机械设备制造、化工建材、纺织服装加工等为主的工业体系,工业企业103家,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家。工业经济集中度明显提高,凤凰山工业项目区效益初步显现,一批投产和正在建设的工业项目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。工业企业运行质量明显提高,2005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.7亿元,同比增长14.9%。“十五”期间,工业化水平提升了5个百分点。
第三产业
传统服务业稳健发展,新型服务业加速形成。 新型商贸流通业不断涌现,建成了商业步行街、亚太广场、蓝宇广场等品牌商贸。信息、中介、法律等现代服务业增势强劲。 2005年三产增加值达10.58亿元,是2000年的1.93倍。房地产开发业的支撑作用十分明显,五年累计完成开发面积400万平方米,现代花园、巴黎印象、四海花园、发现之旅等一大批精品楼盘相继建成。
城乡建设
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。以建设“双百双宜”城市为目标,把公共绿地、文化广场建设与文明创建、旧城改造有机结合起来,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。坚持政府政策支持、开发企业让利、危改安置户合理承担相结合的原则,实行市场化运作方式,旧城改造工作稳步推进。农村公路建设进程加快,全年新建农村公路 15公里,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。